第24届北京药学年会线下会议特别节目——“院长圆桌派”圆满举办
医疗服务、医药供给与医疗保障的协同是实现医药卫生 体制机制改革的保障,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以看到国家对“健康中国建设”“‘三医’联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主阵地的公立医院,又该如何落地实施?
3月12日,由北京药学会主办,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生生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协办的第24届北京药学年会线下会议特别节目——“院长圆桌派”如期举办。多位来自北京地区的医院管理者倾囊相授“三医联动”探索经验,畅谈医疗与医药的相辅相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和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对外事务部总监孙玮共同担任主持。
(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右: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对外事务部总监孙玮)
医疗服务登高
三年的新冠疫情早已走进尾声,医疗机构回归正常运行。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人员、精力运用好。并助力医院走上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之路?问题再一次摆到医院管理者的面前。
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吴迪的答案是推进医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据他介绍,医院从2022年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被纳入北京应急管理上级部门的大数据统筹规划中,并从10月份逐步落地,将于2023年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我们打造了1个信息中心、2个平台和36套软件系统,旨在大力提升全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同时医院运行也将可视化、精细化。”吴迪透露,为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医院还将于3月下旬,正式推出“上车即入院、上车即建档”的5G急救模式。
北京老年医院同样是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据院长、党委副书记禹震介绍,医院已经搭建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协同平台,对接了10余个区的老年医院、10余个区的社区卫生机构,其中包括河北省的100余家养老机构,他们都将在这一平台上开展健康教育、人才培训、学术交流以及远程会诊。“我们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去构建构区域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这也是我们承载的目标与责任。”禹震强调。
(左: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吴迪;右:北京老年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禹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党委书记许峻峰则是希望借力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力量。据许峻峰介绍,2022年,医院被确定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医院之一。“医院在这方面的担当,我认为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充分发挥临床专家的创新优势,帮助他们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二是充分发挥医院之外各方资源的价值,医院会提供相关服务和探索平台。”
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雷福明,则从“慢病管理与科普教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医药人可能也要考虑未来工作是否要有所调整。医学科普、肿瘤早筛不只是医务人员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医学科普工作是否可以建立一套培育体系,从进入校园的医学生开始,将理念灌输和影响,我想这可能是有着教学性质的医疗机构需要系统思考的一个问题。”雷福明说道。
(左:北京安定医院党委书记许峻峰;右:首钢医院副院长雷福明)
医药服务创新
当前,我国药师的职业定位已不再局限于发药窗口,而是一步步走向台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药学服务。这与我国既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环境息息相关。
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赵海滨进一步思考:如何把临床药学工作真正融入到医药促进工作中来?据赵海滨介绍,医院在药学服务上不再直接将某一位临床药师安排进驻某一临床科室,而是2~3人组成小组进驻分管科室,并通过诊断书中药师签字的形式给予药师责任与价值。
作为中医专科医院的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中医药传承”方面积极探索。据副院长李杰介绍,医院在尝试利用新兴技术,推动中药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发展,例如将名老中医的经验与人工智能的技术结合建立知识图谱,以此推动相关工作并真正建立诊疗平台,从而创新传承中医药的经验。“中医药发展还面临一个重要困局,就是要拿出高级别的患者诊疗证据,这与药物研发密切相关。”李杰继续说道。
(左:东方医院副院长赵海滨;中: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李杰;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大校副主任丁益强)
作为现场唯一一位来自部队医院的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大校副主任丁益强介绍了总医院与各医学中心在药学方面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分工。最后在台上嘉宾与台下观众的互动问答中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是北京药学年会的一次创新节目,期望给到场的药学同仁展现不同以往的视觉效果,相信下一届的院长圆桌派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