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2013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弱复苏”、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医药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大关,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国际化等“十二五”重点任务也取得了突出进展,但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原料药产能过剩等问题依旧突出,医药工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
一、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 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
根据统计快报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年的14.5%有所回落,但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处于各工业大类前列,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从季度情况看,各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4.0%、12.6%、12.9%、12.7%,增势平稳,未出现大的波动。
(二)主营收入突破2万亿大关,但增长放缓
根据统计快报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1.6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但增长速度较2012年的20.4%下降了2.5个百分点,自2007年以来首次低于20%。八个子行业中,中药饮片、制药装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药制剂、化学原料药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继2012年继续成为增长最慢的子行业。
(三)整体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根据统计快报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97.0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较2012年下降2.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1%,较上年低0.03个百分点,略有下降,八个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和中药饮片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336.3亿元,同比增长17.6%。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2.8%,亏损总额同比增加9.6%,显示企业效益进一步分化。
(四)医药出口仍为个位数增长
根据统计快报数据,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06.4亿元,同比增长5.8%,与2012年比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仍处于自2012年以来的个位数增长。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3年医药出口额为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居前列的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2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额为84.8亿美元,同比增长9.5%。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规模大
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526.8亿元,同比增长26.5%,投资规模在全国制造业中位居前列,增长速度高出制造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延续了“十二五”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调研,企业投资的重点是GMP改造升级、新厂区建设和新产品产业化。
(六)中西部地区医药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
2013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前5位的地区是山东、江苏、广东、河南、吉林,共有17个省、区、市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整体快于东部地区,一些传统医药强省(市),如浙江、河北、上海等,增长明显放缓。利润总额居前5位的地区是山东、江苏、广东、河南、北京,19个省、区、市的利润总额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有5个地区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
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 促进医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1.落实医改任务,国家持续增加医疗卫生领域投入。2013年中央预算安排的医疗卫生支出较上年增长27%。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240元提高到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0%以上和75%左右,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重大疾病保障试点深入开展,逐步实施扩容后的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都直接或间接促进医药市场增长。
2.医药市场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步伐加快,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2013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4.1亿人次,同比提高8.2%,出院人数达16749.5万人,同比提高10.1%。
3.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医药工业发展。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国家制定和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有关部门通过“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专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等方式,加大对新药研发、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二)造成医药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因素
1.医疗机构购药金额增长放缓。2013年城市样本医院购药金额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年下滑了高达4.4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购药金额增长快于城市医院,但增速也同比出现下降。造成各级医疗机构购药金额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药品降价,每一次新的招标采购都会出现一定幅度药品价格下调;二是医保控费,按照人社部、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2013年很多地区开展了医保控费试点,对医院用药产生一定影响;三是限制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延续,2013年抗菌药物在医院购药金额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2.医药出口增速继续下降。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3年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占到医药出口总额的46%,但其出口增速仅为2.6%,造成整个医药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2012年出口增速已从两位数降到个位数)。原料药出口额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内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影响,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降,2013年原料药平均出口价格下降4.0%。二是一些支撑出口的大宗原料药由于全球生产已基本转移到中国,产能转移过程中出口量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出口数量增长空间有限,2013年原料药出口数量平均增长6.9%。
三、“十二五”重点任务进展
(一)医药创新成果突出
国家加大对医药创新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增加,质量提高。2013年食药监总局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416件,其中境内注册的化学药新药91件,中药新药15件,生物制品12件,新药所占比重增加。
新药研发品质逐步提升。化药方面,创新药研发数量增加,2013年食药监总局新受理的化药1.1类注册申请为106件,较上年增长36%。2013年国内企业成功开发上市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帕拉米韦、海姆泊芬、吗啉硝唑等创新药物,成功仿制甲磺酸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通用名药大品种,为重大疾病治疗和降低医疗成本提供了支持。中药方面,开发上市了质量可控程度较高的有效部位中药龙血通络胶囊等品种,以及在适应症上具有传统治疗优势的榆栀止血颗粒等品种。生物药方面,疫情防控急需的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和Sabine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完成了临床研究;作为生物药领域最活跃的抗体药物,眼科用药康柏西普获批上市,使国内企业可生产的抗体药物达到10个,另有20个左右的品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或进入申请生产阶段,涵盖了多数全球抗体药物“重磅产品”。医疗器械方面,国产大型医疗设备PET-CT获批上市,有助于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植入式脑起搏器获得了注册证书。
(二)新修订GMP稳步实施,质量标准逐步提升
为保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于2013年底前完成GMP升级任务,保障市场供应,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新修订GMP。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796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占全部无菌药品生产企业(1319家)的60.3%;通过认证的品种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全部无菌药品,覆盖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临床常用药品中无菌药品的98.7%,总产能达到2012年无菌药品市场实际需求的160%以上,对尚未覆盖的个别品种,企业进行了产品储备,整体上市场供应得到有效保证,无菌药品生产质量标准升级实现了平稳过渡。新修订GMP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国际先进标准制定,通过实施,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明显增强。此外,国家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逐步开展,都促进了我国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三)兼并重组活跃
2013年工信部联合12个部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引导包括医药在内的重点行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医药行业兼并重组活跃,很多优势企业将兼并重组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国内企业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规模较大的兼并重组项目包括: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公司吸收合并河南天方药业股份公司,国药集团盈天医药收购同济堂药业,济川药业“借壳”洪城股份上市,上海莱士血液制品并购郑州邦和药业,华润三九收购桂林天和药业等。医药工业和商业企业间的跨界并购增多,医疗服务业成为医药企业并购的热点。国内企业境外并购开始起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境外并购获取产品、技术,搭建进军国际市场的平台,2013年规模较大的境外并购项目有:复星医药收购以色列医用激光企业Alma公司,深圳迈瑞收购美国超声诊断系统生产企业ZONARE公司,上海微创医疗收购美国Wright医疗集团的骨科关节产品业务等。2013年12月,深圳海普瑞公司拟以2.23亿美元收购美国肝素企业SPL公司,如顺利完成,将成为药品领域规模最大的境外并购之一。
(四)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3年我国化药制剂出口2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受出口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有所下滑。但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入该领域,我国制剂国际化呈现出良好趋势。我国企业已有20个左右品种在发达国家开展新药临床研究(IND),在欧美发达国家获得的仿制药批件(ANDA/MA)累计达到近百个,4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了欧美或WHO的GMP认证,制剂出口逐渐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经过多年摸索,国内企业开发出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制剂国际化路径,出口产品逐步从传统大宗仿制药,向缓控释制剂、专科用药、首仿药等方面延伸。其中,华海药业积极开发缓控释制剂和改变给药途径产品,2013年制剂出口约8000万美元,新产品拉莫三嗪控释片在美国销售取得了突破,一些传统的化学原料药优势企业,依托原料药国际市场优势,向制剂国际化延伸,可形成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都生物制品所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十余个国家成功注册,并于2013年10月通过WHO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WHO预认证的疫苗产品,是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四、2014年形势预测
2014年医药工业外部发展环境整体有利,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有利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市场能量,有助于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医改将向纵深发展,国家保持医疗卫生投入增加;人口出生率提高,医药市场增长内生动力充足;监管政策逐步调整和完善,有助于鼓励研发创新;国内证券市场将重启IPO,可为一些中小医药企业融资和发展创造机遇。
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受近几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企业成本费用上升;原料药产能短时间难以削减,预计多数产品难以走出价格低谷;2014年是药品招标采购相对密集的年份,招标采购价格呈继续下降趋势;一些东部省份企业的发展受到环境和资源约束。
综合分析2014年形势,预计2014年医药经济会维持2013年的增长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保持17%左右。针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医药工业必须加快自身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是加快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推动兼并重组和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制剂国际化水平和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调控和监管,形成政策合力,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促进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http://www.pharmacy.hc360.com2014年04月03日来源:医药界T|T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871920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