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药业新闻
药业新闻
字号 16

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底气”十足

2015年03月02日

医药网2月26日讯 作为全国四大中药道地产区之一,如今的贵州大地,可谓遍地中药材飘香。

到2017年,我省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达将到600万亩,中药材总产值从162亿元增加到260亿元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从300亿元增加到800亿元,确保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中药材产业。

1. 贵州出产326种重点中药材

作为全国有名的金钗石斛主产地,赤水金钗石斛鼎鼎有名。

赤水位于川黔边缘植被区,是石斛、栀子、木瓜最理想的生长地。像石斛一样驰名的中药材,我省还有很多,如万山朱砂、大方天麻等。

2014年6月,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铜仁召开,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司长黄璐琦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来高度关注和支持贵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贵州要摸清家底构建平台,加快中医药材发展。支持贵州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和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将贵州省纳入中药资源普查和中药材种子种苗保护重点工作省。

省科技厅一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中药材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占有了重要地位。在加快建设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抚育重点品种、建设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站点、构建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事实上,中药材产业是符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已进入一个跨越式的良性发展时期。

对此,我省中现代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吴明开说:“虽然中医材在我省分布广,但受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各不同属性的药材要求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中生长。”

吴明开说,在我省5个生态类型区中,有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森林植被,因此药材的生长按其特性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各有一定规律性。如,滇黔边缘高原山地植被区,主要分布黔党参、珠子参、半夏、金铁锁等;黔南中山盆谷灰岩植被区的罗甸一带,主要分布艾纳香、姜黄、山苍子等亚热带药材;川黔边缘植被区,是石斛、栀子、木瓜生长的适宜地区。

正是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贵州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中药资源。

我省珍稀名贵品种有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道地品种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黄精等。仅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就有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白芷、三尖杉等80余种。

我省所产药材品种中,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有100多种,出口品种也有近百种。

而据中药资源最新普查统计显示,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中,贵州拥有250种以上。

2. 中药材种植规模规范化,面积达458万亩

我省中药材拥有品种多、地理、气候、环境等诸多优势,中药材大面积、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成为必然选择。

在施秉县,太子参种植已成为名片,产地、品质、产量都闻名全国。该县太子参占据了全国约80%以上的市场。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表示,要将贵州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富民生态产业,重点突出抓好黔药“第一车间”和市场建设两个环节,积极配合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做强“黔药”产业。

目前,我省正以坚持规划引领、做强中药材重点县、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全力做大做好做强中药材种植。

目前,我省已经重点打造了以大方、德江和雷山等天麻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区;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种植区;以剑河、丹寨等为中心的钩藤种植区;以赤水为中心的金钗石斛种植区;以绥阳、安龙等为中心的山银花、金银花种植区;以石阡、松桃、修文等为中心的丹参种植区等。

正是在这种思路引领下,推动多个种植品种种植规模向10万亩、20万亩级转变,形成集中连片跨区域发展产业格局。

罗甸的艾纳香种植基地,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重点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为特色而著称;剑河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百花医药一起,联手打造10万吨钩藤种植基地,钩藤种植基地将于2016年全面建成;兴义依托当地特有的环境、自然、气候等资源建设的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以科技为支撑的野生(仿野生)种植成为主要方式;毕大方天麻、赫章半夏,按GAP的要求,在产地生产环境、栽培、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等方面,实施标准操作规程,成功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我省中药材家种栽培品种在原有的天麻、杜仲、太子参等40余种基础上,又增加了淫羊藿、冰球子、百合、头花蓼等近40个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458.84万亩,居全国第三位。

经国家中医药局考察后在贵州建立定点药材生产基地13个品种,18个基地,种植面积上万亩的中药材品种39个,15个品种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 品质超群产量高2013年总产值突破160亿元

贵州中药材,素以生态、绿色、道地为特色,凭借超群的品质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口碑。

省食药监局一负责人表示,我省出产的中药材,品质超群产量高,多个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我省的半夏,在日本享有“免检”殊荣;天麻在日本享有“贵天麻”之誉称;茯苓以皮细、肉嫩、色白,加工成各种饮片,深受国外用户好评;天然冰片在国内是独家生产。

我省中药材产品的高品质,注定了产品的经济效益高。仅我省重点打造18种中药材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种植面积就达127万亩,其中:金银花和山银花60万亩,太子参、刺梨30万亩,天麻、钩藤20万亩,石斛、艾纳香10万亩,半夏、丹参、党参、何首乌、续断、苦参、淫羊藿、桔梗、白术5万亩,吉祥草、头花蓼2万亩,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在2014年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舒立志表示,要围绕源头环节,推进中药材产业现代化建设。从保护、改善药材生态环境入手、按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及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原则,进行种质优选、良种繁育等方面研究,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SOP(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出优质、高产、稳定的药材,并通过GAP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药材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以高品质保持高市场竞争力。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13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8万亩,中药材产量达164.97万吨,产值达162.16亿元。

www.PharmNet.com.cn 2015-02-26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9222290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