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取了在已经中国上市的、包含多个重要治疗领域的近20个知名重磅品种,分别位于各自领域年度销售额的最前列,其中大部分国内首仿上市都超过10年。根据中康资讯的数据,我们比较了原研外企和国内首仿企业2013年同类品种的中国市场份额,希望以此观察首仿药物的竞争格局及为相应企业带来的回报。
统计结果或许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除个别治疗领域外,多数情况下,成功抢得的首仿上市并没有为企业带来想象中的成功。
治疗领域 | 品种 | 原研 | 首仿 | 备注 | |||
企业 | 份额 | 企业 | 上市时间 | 份额 | |||
抗肿瘤 | 多西他赛注射液 | 赛诺菲 | 21.71% | 江苏恒瑞 | 2002 | 40.23% | 齐鲁制药份额紧随其后,接近原研 |
注射用奥沙利铂 | 赛诺菲 | 39.05% | 江苏恒瑞 | 2000 | 38.86% | ||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 礼来 | 32.66% | 江苏豪森 | 2001 | 51.77% | ||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纳 | 礼来 | 24.32% | 江苏豪森 | 2005 | 41.00% | 齐鲁制药份额紧随其后,超过原研 | |
替吉奥胶囊 | 大鹏德岛 | 24.72% | 山东新时代 | 2008 | 64.25% | ||
紫杉醇注射液 | BMS | 22.35% | 华素制药 | 1998 | 2.33% | 目前国内企业最大市场份额为山东绿叶,剂型有创新,市场份额过半 | |
心血管疾病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 辉瑞 | 47.60% | 陕西超群制药 | 1999 | 0.34% | 吉林施慧达开发出左旋氨氯地平,类似产品,上市近10年,市场表现及极其色,销售额不逊原研 |
硝苯地平控释片 | 拜耳 | 58.85% | 天津力生制药 | 1981 | <0.22% | ||
缬沙坦胶囊 | 诺华 | 54.24% | 丽珠集团 | 2000 | 1.80% | 国内企业最大份额为华润赛科 | |
厄贝沙坦片 | 赛诺菲 | 49.67% | 华海药业 | 2000 | 2.49% | 珠海润都和恒瑞为国内最大份额 | |
阿托伐他汀 | 辉瑞 | 70.80% | 嘉林药业 | 1999 | 19.10% | 嘉林曾独占8年首仿保护期,目前多家企业已跟进 | |
瑞舒伐他汀 | 阿斯利康 | 61.62% | 鲁南制药 | / | 8.29% | 鲁南制药为国内企业最大市场份额 | |
辛伐他汀 | 默沙东 | 37.24% | 广州南新 | 2006 | 19.61% | 南信制药为国内企业最大市场份额 | |
硫酸氢氯吡格雷 | 赛诺菲 | 69.15% | 信立泰 | 2000 | 30.41% | 信立泰曾独占8年首仿保护期,目前多家企业已跟进 | |
糖尿病 | 阿卡波糖 | 拜耳 | 71.18% | 杭州中美华东 | 2002 | 21.37% | |
乙肝 | 恩替卡韦 | BMS | 65.69% | 正大天晴 | 2010 | 30.24% | 目前多家企业已跟进 |
抗抑郁 | 帕罗西汀 | GSK | 72.54% | 华海 | / | 18.18% | |
胃溃疡 | 注射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 阿斯利康 | 18.85% | 长春北华制药 | 1992 | 0.06% | 国内企业最大份额为奥赛康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 奈科明制药 | 9.44% | 辽宁诺维诺制药 | 1998 | 3.53% | ||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口崩片 | 武田制药 | 4.82% | 汕头鮀滨制药 | 1998 | 6.21% | 国内企业最大份额为奥赛康,其次为罗欣 | |
抗哮喘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 阿斯利康 | 75.47% | 上海信谊 | 2001 | 0.39% | |
孟鲁司特钠片 | 默沙东 | 79.36% | 四川大冢制药 | 2006 | 10.75% | ||
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 GSK | 81.56% | 天津力生 | 1981 | 1.97% |
数据来源:中康资讯
肿瘤药物是国内仿制药企业的优势战场。无论是抢得多个首仿的恒瑞、豪森,亦或是快速跟进的齐鲁制药,市场份额方面都不逊于拥有原研产品的外资药企。
除了已列表品种外,吉西他滨、伊立替康等其他本土首仿的抗肿瘤药物品种同样拥有市场优势。另外,国内首仿在某些胃溃疡用药也处于优势地位,奥赛康、罗欣的市场表现也十分不错,尽管未必是首仿。
然而,除此之外,在其他诸多大领域,包括高血压、高血脂、抗血栓、糖尿病、抗抑郁、哮喘等,在首仿与原研品种的同场竞技中,国内首仿企业的表现大都难以尽如人意。许多专利早已过期多年的原研品种,往往占据少则50%~60%,多则70%~80%的市场份额。
原因究竟何在?中国首仿短板何在?
我们从两个方面探寻了中国药企的首仿产品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中国仿制药群体
药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两个环节决定了产品质量。中国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前为止并未大面积开展,但从直观感受上,中国企业的仿制药整体是不如原研药物的,这一点业内人士基本也有共识。
在市场受众方面,临床医生更有发言权。不久前有媒体针对国产仿制药的质量进行了调研,结论是将近90%的临床医生认为原研药质量较好,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结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美国的不到200家药企的数量,中国的药企超过4000家,其中大部分可能是规模、工艺十分落后的区域型企业。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拥有合法的仿制药生产、销售资质。整体来看,这类“小散乱”企业目前仍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了相当的规模----尤其在中基层市场。国产仿制药质量不佳的印象,可能有相当部分应当归咎于这个群体。
www.PharmNet.com.cn 2015-04-11 时代方略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9312197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