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增速下滑并非自今日始,不过刚刚过去的2015年似乎带给业内的感触尤深。
相关行业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受制于政府投入放缓、控费和监管趋严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增速下滑表现得比较明显,从巅峰时期的接近30%一路走低,先后跌破20%、17%、13%等诸多线位。去年以来,半年增速首度跌破10%,2015年5月、6月、7月三个月的同比增速甚至一度下滑到不足9%。
医药企业在市场端的压力同样紧迫:原有产品增长乏力,新产品难以放量,辅助用药严控,新版GMP、GSP飞行检查频频,种种迹象让诸多从业人士唏嘘不已,但真有这么悲观吗?笔者以为这不是事实,平均增速下滑并不意味着行业的整体衰落,在这背后,是行业分化的态势日益显著。
现实一种
权威机构统计显示,2010-2013年,医药行业百强的销售收入增速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2、2.1、1.9和0.6个百分点。2014年,在医药工业整体增长大幅下滑至13.2%的情况下,百强销售收入增幅达18.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5个百分点,领先差距开始拉大。
2009-2014年中国制药百强企业增速比较
这样的增长分化在A股医药板块中也有明显体现。
以2014年营业收入总额对A股208家上市医药企业排名,然后自上而下划分成七个收入规模的区间,对各区间群体2011-2014年复合增长率进行比较发现,规模最大的领军企业群体和中型、小型潜力企业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01%、20.07%和17.39%,优势明显。中上等规模和小规模的企业增速均低于15%,规模最小群体增速仅有5.92%。
2011-2014年A股医药企业CAGR分类比较
(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
行业平均增速在持续下滑的确是事实,但未必等同于所有的企业都在衰退。当行业一派欣欣向荣时,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分享行业红利,但这种状态绝不可能长久持续。经济学规律预示着这一点,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也无数次印证着这一点。
“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投资市场,也适用于实业。风口上的猪都能飞起来,而当行业渐感寒意,方显众生百态,各家企业功力高下更是立判。大批竞争力落后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和监管各方面都明显承压更大,不要说维持平均增速,保本都不易,亏损也主要出现在该群体中。相反,领军企业和中小型潜力企业在利润和规模上均能保持20%左右甚至更高的稳健增长。这样的分化趋势表明,医药行业正在加速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大口吃肉
更具体而言,规模领军企业群体具有成熟的业务收入、持续培育的新梯队增长点和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面对行业转型期的各种压力承受能力较强,发展依然稳健,未来将持续受益于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实际健康需求,行业的分化态势反而为其加速市场扩张提供了机遇。
中小型企业群体则受益于行业升级带来的新业务需求或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增长迅速。这类企业未来的增长更多取决于行业对其业务需求变更和原始积累后的战略转型。
不破不立,任何行业的转型升级从来都不是和风细雨,而是残酷的竞争和淘汰,这是自然法则。安全无效的“神药”、空间大利润高的就是“好产品”、TOP 20品种里不少都是注射剂、区域市场碎片分割等现象,都不是成熟的医药行业生态所应该体现的。
中国医药市场在全球已是“坐三望二”,IMS预测5年后将超过日本,稳居全球第二。但迄今为止,我国的医药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方面都与跨国医药巨头相差甚远,虽然这其中有政策环境生态不完善的问题,但不得不说,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劣币”挤占了市场份额,“良币”生长空间不足。“浅水不养鱼”,不经历一番严酷的优胜劣汰,我国医药行业就难以诞生若干世界级的医药企业。
未来5年内,医药行业基本能够保持GDP 1.5倍左右的增速,但在此期间,行业的内部分化还会不断加剧。
随着研发、生产到流通的产业链各环节标准的提升和监管的强化,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提高,相当数量的企业面临淘汰。临床用药规范的加强和大批优质产品未来数年的集中上市,将逐渐重塑终端药品消费格局。
伴随上述因素影响的不断加深,医药行业将持续转型升级,如果未来我国经济成功企稳,并且行业规范提升的进展超过预期,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速还有望进一步回升。
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转型升级,经历严寒其实是件幸事。寒冬已经来临,春天自然不会太遥远,只是这春天未必是所有企业的,唯有经受了优胜劣汰的考验,方能等到春暖花开。 (本文作者系投行医药分析师、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www.PharmNet.com.cn 2016-01-14 医药经济报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879750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