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5月9日讯 提起印度,很多人印象中仍是脏乱的街市及薄弱的基础设施,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现在不仅是“世界药房”,也是目前全球最受青睐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
家住山东烟台的网友“大海”的哥哥患有间质瘤。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大海”已经在网店帮哥哥代购了印度版的格列卫5年之久。每盒1600元人民币(诺华制药的原版格列卫国内售价为2万多元),5年来体检各项指标达标。“我们也不知道买的是真是假,只能说买了吃吃看。”
廉价的仿制药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事实上,印度的出口仿制药60%以上出口到美欧日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市场上的仿制药品近40%来自印度。
什么是仿制药?仿制药为何价格低廉?印度仿制药又为何受欢迎?
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40%
什么是仿制药?先说说什么是原研药,原研药在国际上的通俗叫法是品牌药,是指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某一药物的公司品牌。原研药上市前,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人体临床一、二、三期实验,然后经四期临床放大实验证明疗效准确、安全可靠后才能向市场推广。
仿制药起源于美国,1984年美国约有150种常用药专利到期,大药商认为无利可图,不愿意继续开发,为此美国出台The Waxman-Hatch法案,新厂家只需向FDA证明自己的产品与原药生物活性相当即可仿制,仿制药概念由此出现,后被欧洲、日本等采用。 简单地说,仿制药就是药品生产厂家等着国际大公司某一药品的专利期过去,再对药物进行仿制和销售。
和专利药相比,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以及适应症上完全相同,但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
记者到印度工作后,隔三岔五就会有国内朋友咨询印度出产的各类抗癌仿制药,并希望能够从印度购买,其中问及最多的是印度NATCO公司出产的易瑞沙和多吉美。在印度市场上,这两种药的售价都比国内市场上的原版药便宜很多。
易瑞沙是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专利产品,NATCO公司只是根据印度当局授权的易瑞沙药品仿制许可进行仿制,由于采用与阿斯利康公司一样的药品成分和生产工艺,同样剂量的印版易瑞沙售价仅为英版价格的八分之一,这使得易瑞沙仿制药成为市场的宠儿,也是NATCO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5年12月,NATCO宣布即将上市的丙肝C仿制药28片的售价为28000卢比(约合人民币2800元),听起来似乎有点贵,但与专利药在美国9万美元的售价相比,不过是小菜一碟。
生产了全球20%的仿制药
通过美国FDA认可的印度药厂生产成本比美国低65%,比欧洲低50%。正是凭借低成本制造、雄厚的技术、大量懂英语的合格技术人员与高质量产品,印度制药厂商总是能够获得大量外包生产合约。
目前印度境内拥有FDA认证的药厂共有119家,可向美国出口约900种获得FDA批准的药物和制药原料;拥有英国药品管理局认证的药厂也有80多家。
NATCO公司的业绩是印度制药企业的一个缩影。 尽管依靠廉价药挫败西方国家的产品而向海外市场销售的方式颇受非议,但印度自身却获益不菲,用印度人的话说就是,印度制药业正在以实惠的价格成为“世界药房”。
作为世界第三大仿制药生产大国,过去3年印度制药业平均增长速度在14%左右,印度生产了全球20%的仿制药,并使制药业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之一。目前,印度药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疫苗和生物制药产品出口到150个国家。
2020年左右,许多专利药将陆续到期,不少专业机构早在几年前就预测,这将会大大刺激印度仿制药的生产,届时印度仿制药预计在全球仿制药市场的份额会从目前的20%增至25%,印度制药业营业额将会从现在的约258亿美元增长到500亿美元。
政府保护仿制
其实,印度药并不是一直这么便宜。
独立之初,印度的医药市场被跨国公司药厂控制了80%以上,99%的专利药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市场上的药价之高也曾闻名于世。
为了让印度人能享受到平价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让印度制药业企业受益的,还是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的修订。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 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2005年,印度根据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修改了《专利法》,但是新法案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专利保护,而不支持原有药物混合或衍生药物的专利。
2013年4月1日,印度最高法院驳回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对改进后的抗癌新药格列卫专利保护的要求,认定印度仿制的特效药可以继续出售。这场诉讼持续了7年多,是印度在WTO相关知识产权协议过渡期满后遭遇的第一起药品专利诉讼,涉及WTO专利保护条款如何落实等重大事项,也关系着发展中国家能否继续获得价格较低的药物,而印度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为本国仿制药产业提供了保护伞。
多年来,印度政府还一直通过贷款、产业合作伙伴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仿制药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政策松紧来引导企业生产优质药品、杜绝违法仿制药。
为何仿得这么快?
2009年,印度新的专利法正式生效,这是印度制药界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政策在很多人看来是在“收紧”:按照新的专利法,印度本地公司不能再沿用30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忽视跨国公司的专利而自行生产医药产品的仿制品。
新专利法生效后,印度侧重与国际巨头合作占领市场,比如为了在大量抗糖尿病药物失去专利保护时控制16亿美元的胰岛素市场,印度班加罗尔的博枞公司与辉瑞公司合作,生产的胰岛素模拟产品(重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2012年在印度上市。
博枞还并购了美国知识产权公司Nobex Corporation,通过并购,公司不仅有了用于治疗心血管病的口服型胰岛素和口服型脑利纳肽的所有权,还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知识产权平台。
虽然新专利法被印度人视为政府对仿制药政策的“收紧”,但在外界看来还是“非常宽松”的。按照规定,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品,在印度上市时无需再做临床实验;只要印度制药厂能做出和在美国上市的药品同样的产品,经印度药物管理局测试认定两种产品成分一致后,药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研发能力的加强加之政策的宽松使印度药厂仿制速度很快,一种新药在美国上市9个月后,印度的同类仿制药就可以生产并进入印度市场。而且同一种药可能会有多家印度制药厂生产。
例如,近期在印度上市的丙肝C特效药,目前取得生产仿制药许可的印度厂家已经不下10个。仿制药的大量出现压低了药价,在这种状况下不是第一手做仿制药的厂家很难再赚取利润,这也从客观上基本杜绝了出现假的仿制药或者成分不达标的劣质药。
美欧向印度发难
或许是因为印度制药业发展态势过于凶猛,动了很多人的蛋糕。尽管印度声称对制药业采用了FDA的监管模式,但是最近两年印度许多制药厂因质量管理问题频频遭遇美欧国家的红牌警告,越南等国也扬言禁止印度药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因未达到生产质量标准,2014年5月,以色列仿制药企业梯瓦制药召回了近4万瓶由其印度供应商Emcure公司生产的药品。
Emcure公司并不是唯一遭遇美国监管的印度企业,迄今,已有6家印度制药企业被FDA列入黑名单。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印度39个曾获批出口美国的制药基地(分别由27家不同企业所拥有),因监管问题失去了这个资格。
不仅如此,2015年初,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也要求700种印度产的仿制药暂停销售。这个大动作的背后,是欧盟药品管理局发现,几家委托进行药物检验的印度公司涉嫌捏造数据。
这些事例,加剧了欧美药监当局对进口印度药品质量的担忧。
尽管印度药监当局人士承认印度在药监方面存在漏洞,但印度有不少人把药品质量监管问题归结于印度的企业文化:多数印度人无法认识到精确数据的价值所在,企业生产人员、高层管理者普遍接受的是较低标准。“作为一种文化,当产品只达到八成标准,我们也会接受。这不是制药科技的系统性问题,这是企业文化问题。”印度医药联盟秘书长沙阿表示。
印度第四大医药销售企业西普拉公司前任顾问穆拉利·尼拉坎坦也指出,“印度人不喜欢说‘不’,也不喜欢给坏消息,因此测试结果总是‘好’的。你知道人们期望试验结果是怎样的,然后你只要按着结果做就行。”
尽管如此,沙阿也表示,他相信绝大多数印度大型制药企业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质量论坛”项目将重点改变企业内部文化以努力达到美国标准,大型制药企业还将结合国际生产标准为制药产业的专业人士提供培训。
2015年10月,印度中央药品标准控制组织与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发布了一项对药品监管者的指导计划,目的就在于保障药品的效果、质量和安全。
不过,上述这些措施能否让印度制药公司在越来越严苛的国际监管压力下顺利过关,还需时间检验。
印度仿制药“拷贝不走样”
印度仿制药号称“拷贝不走样”,这是如何做到的?可以看看印度第二大制药企业雷迪制药公司走过的路。
目前,雷迪制药公司在美国仿制药市场中排第七位。创业之初,雷迪公司创始人雷迪博士针对印度最普遍存在的疼痛疾病开发了颇具影响力的止痛药物,让雷迪制药公司有了在印度市场上安身立命的资本。
与此同时,对医药技术有着深厚洞察力的雷迪还擅长紧跟世界潮流,利用印度专利对化合物保护的缺位,不断在第一时间开发全球畅销的仿制药。
2001年,雷迪公司开发的40mg剂量的百忧解片成为该公司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首仿药,这也是印度企业进入美国仿制药市场上的第一个首仿药。而这一首仿药之所以能够诞生,是因为雷迪公司在美国多年的市场研发调查。
雷迪公司发现,美国市场上的百忧解片剂主要为20mg,但在临床中,美国医生更习惯让患者每次服用2片20mg的百忧解片剂。为此,雷迪公司做出决策开发40mg产品,最终凭借40mg百忧解片剂实现了当年在美国90%以上的井喷式销售增长,该药的销售额占雷迪公司当年所有仿制药销售收入的80%。
凭借这种“拷贝不走样”又有所改进的移植技术,一大批印度制药企业得以发展,也使印度制药业形成颇具规模的大型产业。
为提高药品质量,印度借鉴了美国FDA的药品监管手段,并吸收了美国制药业的做法,不断推动本国仿制药企业加强研发、升级制备工艺。目前,印度雷迪制药公司、太阳制药、鲁宾制药、格伦马克制药和阿拉宾度制药都已经发展为国际化著名医药企业,它们的药品在美国均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附:海淘印度药,小心有假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周琳,本文最初发表于 2016年1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浙江宁波一位癌症患者的家属向《环球》杂志记者表示,海淘印度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给一些在印度的留学生一些手续费用,让其直接帮你购买;另一种就是直接找网络上的印度代购公司。
在网络上搜索格列卫、易瑞沙等抗癌药物,会看到大把的代购信息,数十个QQ群里每个都有上百个活跃用户。记者加入的三个格列卫交流群中,虽然群规里说“不允许直接讨论代购印格”,但每天用户问得最多的仍然是,“有没有‘印格’卖”“哪里有渠道”……
“海外代购的药品一般分三种,一是国外已上市,但国内没有销售;二是国内外都已上市,但因税费等原因国外相对便宜;三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强仿药,价格只有原研药的几十分之一。”国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大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患者的刘正琛告诉记者。
如果前两类药物,只要来源合法,其质量是有保障的。对于第三类药物,由于仿制企业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的印度企业浑水摸鱼,自称是仿制药,但质量可能差很多,所以患者很难判断最后买到手的是真药还是假药。
“要是碰到药物来自国外的小型制药公司,很可能其证书都是伪造的。真遇到问题,互联网代购商可能会跑得很快,通过这个渠道购买药物的患者外语水平、法律意识、医学知识也都不足以支持跨国诉讼。”刘正琛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4年6月曾发文提示消费者不要通过网络购买海外代购的抗癌药。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抗癌药均为处方药。根据《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互联网禁止销售处方药。
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具有网上销售非处方药资质的药品零售企业有184家。然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11月至2015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先后9次累计公布122家违法网络购药网站,其中海外代购进口药“屡点屡上”。
中国医药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张勇告诉记者:“有些违法网站甚至都没有联系地址和负责人,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搜索排名。服务器可能都不在国内,通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而海淘“洋药”还有可能获罪。2014年,“两高”曾出台司法解释,定义“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不认为是犯罪,被称为“海淘抗癌药第一人”的陆勇最终也被释放。然而记者调研发现,2013年以来上海市浦东人民法院审结了6起海淘洋药的案件,有多名海淘者被判刑。
www.PharmNet.com.cn 2016-05-09 环球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87443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