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药业新闻
药业新闻
字号 16

医药外贸一季度数据放送:寻找严峻形势下的机会

2016年05月19日

医药网5月11日讯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236.67亿美元,同比微降0.58%。其中,出口额13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7%;进口额105.36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进出口量价表现虽都是“量价背离”,但情况却大不同:出口为量升价减,而进口为价升量减。这再度体现出中国医药市场的主要特点——自主产品偏低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此外,年初出口额增幅出现负增长,1月份进口额亦首现负增长后恢复增长,都是一种阴影。但笔者认为,2016年全年医药外贸仍然存在不小的机会。

上篇一季度数据

出口

出口额负增长,量升价减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13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7%。其中出口数量增长4.42%,出口均价下降7.94%。

出口持续下滑,价格依然主因

经历多年的两位数增长,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也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节奏波动:出口增幅从2012年起降为个位数,基本稳定在7%左右,2015年再度下滑至2.7%。2016年一季度的数据则为:1月,出口负增长6.17%;2月,降幅扩大至11.1%;3月,降幅收窄至3.87%。

造成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增幅逐年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目标市场经济低迷引发的需求放缓和购买力下降因素,也有中国医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偏重产业链低端,核心竞争力不足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出口均价持续下滑,拉动出口增幅逐步走低。

究其原因,一是基础原料产品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原料成本下降;二是印度等竞争对手货币大幅贬值,拉低市场价格;三是欧洲、印度、巴西等主要市场因经济低迷、货币大幅贬值购买力下降,引发市场过度价格竞争;四是中国大宗原料产能过剩,内仗外打造成国际市场相互价格竞争。

大类商品分化,形势有喜有忧

2016年一季度,大类商品出口形势分化明显。

西药原料产品中,林可霉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出口量价齐升,出口额增幅分别达54.52%、43.77%、43.14%、35.19%和18.64%;头孢菌素类制剂和保健康复用品出口也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出口额增幅分别为18.32%和4.43%。

与此同时,量价齐跌的品类也不在少数,西药原料中的麻醉用药、青霉素类、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出口额跌幅分别为24.39%、19.4%和5.74%,激素类制剂、其他生化药、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口腔设备与材料的出口额跌幅也分别达58.69%、10.61%、5.44%和3.28%。

其他品类则呈现量价背离现象,其中中药类产品因药材涨价,大多呈现量减价增之势,而西药类和器械类产品则因竞争激烈,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的较多。

市场普遍低迷,美国市场首降

一季度,我国医保产品出口主要市场变化较大。

过去增长较快的市场增幅下降较大,如东盟、拉丁美洲、大洋洲同比增幅均下降10%以上,非洲市场下降幅度也超过8%。美国市场一直发展良好,但一季度出口增幅首次同比下降,降幅达7.02%。相对而言,一直低迷的欧洲市场则表现平稳,微增1.37%。

从量价对比情况看,多数市场呈现出口数量上升、均价下降的态势,如东盟市场数量增长21.15%、欧洲、非洲、大洋洲市场出口数量均增长超过9%。这反映了出口额增幅下降主要还是价格竞争激烈所致,我国出口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

就具体国别市场来说,美国市场量价齐跌出乎预料。尽管一个季度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年的走向,但美国市场的下跌对2016年中国医保产品出口增幅的判断难免产生负面影响。

印度市场数量同比增长较快,达40.67%,但价格同比下降32.8%;并且,印度已于2016年4月27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三水阿莫西林提起反倾销调查,形势不容乐观。

日本、英国市场量价齐升,出口额分别增长4.25%和5.97%,说明主要国别市场同样分化,存在较大变数。

企业构成稳定,数量小幅增加

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是中国医保产品出口的三大主力阵营,2016年一季度各自在出口额中的比重分别为53.14%、35.78%和11.05%,在出口数量上的比重则分别为67.06%、26.78%和5.97%。这些比重与2015年底大体相当,民营企业业绩微增,三资企业业绩微降,比重波动不到1%。

但出口企业数量呈现小幅增加的态势,出口企业总数同比微增1.8%。其中国有、三资企业数量微降,民营企业数量稍升,出口经营队伍稳中有升。

进口

1月进口额一过性负增长,价升量减

2016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口总额105.36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其中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6.85%,进口均价同比上涨24.89%。

量价反差强烈,恢复增长趋势

2016年一季度中国医保产品进口数量大幅下降,均价大幅上涨,量价背离现象明显。进口额占比57.48%的西药类产品进口数量下降33.11%,均价上涨47.15%;占比40.31%的医疗器械产品进口数量下降6.32%,均价上涨21.62%。

进口的量价表现与出口相反,体现出中国医保产业和中国医药市场的主要特点,即自主产品偏低端,市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近年来,中国医保产品进口增幅一直高于出口增幅。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进口增幅也从2012年的16.24%,下降到2015年的7.32%。2016年1月首次负增长6.69%,但2月份恢复正增长,增幅2.19%,3月份提高至3.85%,恢复了增长的趋势。

大类结构优化,高端产品抢眼

从大类品种进口情况看,2016年一季度进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替代能力较强的大类品种普遍呈现“进口数量下降、均价上升”的产品高端化趋势。如医用敷料进口数量减少55.73%,均价上涨126%;西药原料、头孢菌素类制剂、青霉素类制剂进口数量同比也分别下降35.05%、31.99%和27.55%,而进口价格却分别上涨27.81%、33.32%和44.53%。

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高端医药产品进口增长明显。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进口数量增长64.67%,生化药进口数量增长28.49%,维生素类制剂进口数量增长35.57%;西成药整体进口量价齐升,进口额增长4.3%。

传统市场稳定,新兴市场激增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是中国医保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中国医保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4%。2016年一季度,我国从三大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发展平稳,进口增幅分别为3.96%、2.09%和0.42%。

其中,欧洲、亚洲市场量跌价升,北美洲市场量增价跌,量价背离幅度普遍较大:从欧洲进口数量下降28.85%,均价上涨46.1%;亚洲数量下降22.12%,均价上涨31.09%;北美洲数量增长19.08%,均价下降15.67%。

得益于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我国医保产品进口来源地日益丰富。2016年一季度,我国从非洲市场进口额同比激增348%,从大洋洲进口额同比增长26.95%,中国医保产品进口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三资份额增长,国企明显下降

总体上讲,中国医保产品进口的企业格局基本稳定。

2016年一季度,三资企业在中国医保产品进口中的主力军作用愈加明显:进口数量比重比2015年底增加7.11%,达到69.58%;进口额比重比2015年底增加2.94%,达到60.55%。

国有企业则进口数量占比下降4.64%,只有4.73%;进口额比重下降4.02%,为14.16%。

民营企业保持平稳。虽然进口数量比重下降2.49%,但进口额比重增加1.01%,二者分别为25.66%和25.16%。

下篇全年趋势线

根据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和2016年第一季度的实际外贸运行数据,2016年中国外贸形势严峻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中国医药外贸也是如此。笔者对2016年的中国医药外贸前景的判断是——形势严峻、机会犹存。

出口面对多重压力

年初出口增幅出现负增长,有可能动摇人们对医药产品刚性需求的信心,加之主要市场经济持续低迷、货币大幅贬值、购买力下降,竞争将更加激烈。更为糟糕的是,对美国出口首次下降,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出口价格的持续低迷,企业利润微薄,难以为继。国内人工、环保、GMP达标等综合成本持续上升,有的已超过竞争对手,中国医保产品的传统优势正逐步丧失。

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医药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难改,内耗严重,许多产品内仗外打,大大降低了政府支持外贸出口政策的实际效果。

中国医保商会年初就2016年的医药出口形势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6%的企业认为形势严峻,26%的企业认为与2015年差不多;6%的企业表示会略好于2015年;仅有3%的企业认为会明显好于2015年。可见,大多数企业对2016年的出口形势判断趋于悲观或谨慎。

中国医保产品的进口形势稍好,但年初也经历了进口增幅负增长的过程,目前虽然转入正增长,但增幅恢复缓慢,压力依然很大。

五个积极向好因素

虽然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也要看到,2016年中国医药外贸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平稳持续发展的机会犹存。

1传统产业优势尚存,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国际医药产业链分工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会在短期内彻底改变。中国的原料药、中低端医疗器械优势和规模短期内尚无有效替代。实际上,由于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代价只能换取微薄的利润,假以时日,也不会有国家希望取代中国成为主要原料供应商。因此,中国医药产业的传统优势依然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走下坡路不可避免。

要实现持续的增长,中国的医药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这方面国家确立为外贸发展战略予以引导和支持,企业也做出了艰苦的尝试和努力,效果会逐渐显现。

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高端市场,通过认证、搭建渠道、注册产品、合作研发、合同定制等,分羹高端大市场。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发展不对称优势,挑战专利、研发新品,部分成果高价卖给跨国药企,彰显中国创造力。部分企业加快市场布局,提供平台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辐射更广泛市场。电子商务、移动医疗、精准医疗等新业态、新概念、新领域不断发展,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外贸带来新的希望。

2政策持续支持,积累效应渐显

外贸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近两年外贸持续下滑,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14个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6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新的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并于4月21日召开了全国外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并出台有效措施,确保外贸回稳向好。

相信这些政策和落实力度会在2016年的外贸数据上有所反映。

3国际市场依然保持增长,中国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医药产品消费是刚性消费,国际医药市场虽然也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但始终保持一定的增幅,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今年国际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而中国在国际医药市场的份额基本稳定。

中国医保产品出口数量2014年、2015年分别增长11.76%和7.18%,说明中国医药出口仍有发展空间。据CFDA南方所预测,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产值将达到32100亿元,同比增长11.3%。中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016年将达到29044亿元,同比增长8.7%。中国医药外贸出口2016年具备发展的基础。

相对而言,中国医药进口潜力更大,2016年中国医药外贸保持一定增幅的机会很大。

4企业订单情况良好,渠道通畅

在年初商会开展的企业调查中,77%的企业表示在手订单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这表明目前的外贸渠道很通畅、需求也比较旺盛。

但显然,大多数企业对出口价格不抱希望,价格因素仍将是左右2016年医药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5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进口有望保持增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产品消费市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国内市场对高端医疗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短期内依赖进口,2016年的医药产品进口很大可能呈稳定增长态势。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医药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目标已经确定,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的中国医药外贸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www.PharmNet.com.cn 2016-05-11 医药经济报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874290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