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选自《药物与人》2018年10月号
甘草调和药性解百毒
中日友好医院 王海洋
甘草,现行版药典规定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在中药学功效分类中属于补虚药。
我国利用甘草治疗疾病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知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评价甘草:“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意思是甘草在经典方剂中应用最为广泛。唐代名医甄权的《药性本草》中记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意思是甘草因有强大的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功不可没,被称作中药里的“国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将甘草列居为首位,并这样记载:“甘草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善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欲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古代认为本草是有灵性的,吸收天地之精华,因此可以治病救人,而其中甘草这味药又因其作用广泛而被推为“元老”“药中良相”。
甘草的临床应用
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因本品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如《伤寒论》中炙甘草汤将甘草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同用。
脾气虚证:本品可补益脾气,因其作用缓和,宜作为辅助药用,故常与人参、白术、黄芪等补脾益气药配伍用于脾气虚弱之证。
咳喘: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有平喘作用。单用有效,也可随证配伍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品可缓急止痛,常与白芍配伍同用,即《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本品解毒作用广泛。治热毒疮疡,常与地丁、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中药配伍;治热毒咽喉肿痛,常与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中药配伍;本品还可解附子等多种药物或食物所致中毒。
调和药性:本品在许多方剂中都可发挥调和药性的作用(常开中药方子的人不难发现,甘草经常会在处方中出现,大多都是用了此作用)。
甘草的分类:
甘草分生甘草和蜜炙甘草
生甘草:性平,擅长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蜜炙甘草:性温,擅长补牌和胃,益气复脉。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甘草分“西草”和“东草”:
西草:甘草产于内蒙古西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者,习称“西草”
东草:甘草产于内蒙古东部、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者,习称“东草”,且传统认为东草质量较好。
甘草的药物警戒
使用注意:用本品期间,如出现浮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减少用量或递减停用。
病/证禁忌:甘草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水肿、肾病、高血压、低血钾、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慎用。
配伍与合用禁忌: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如十八反歌中:藻戟遂芫俱战草)。另据报道,本品不宜与奎宁、阿托品、盐酸麻黄碱等合用;宜与强心苷合用;本品有排钾作用,不宜与噻嗪类利尿药同用;不宜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同用;不宜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不宜与利血平同用。
(本文版权归北京药学会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76047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