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药品说明书
字号 16

中药的升压与降压

2020年11月28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金锐

在我国,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很多人会选择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以治疗,这些药物大多是西药,但也有不少人会选择中药。那么,中药能治疗高血压吗?高血压患者适合选用的中药有哪些,不适合的又有哪些呢?今天,针对“中药降压”这个话题,我们来给大家讲一讲。

一、中药能治疗高血压吗

对于这个经常被人们提及的问题,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是“能”或“不能”这么简单,它包含多角度的认知和多层次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药降压的利与弊。

首先,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把血压降低到合理范围内,不能太高,但也不要太低。如果仅从降低血压值这个角度看,中药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传统中药功效里就没有过“降压”这种说法,目前中药的降压作用大多是与其能够治疗眩晕(高血压的一种症状表现)或者具有平肝、清肝的功效有关。但是,这些功效并不等同于降低血压值。

那么,怎样的药效作用才能降低血压值呢?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来看,具有包括阻滞钙通道、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或拮抗β受体等作用的药物,可以直接降血压。但是,现在也不清楚哪些中药(不是中药提取成分)具有上述作用。所以,在降低血压值这件事上,中药并不占优势。

同时,从有效成分含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角度看,中药可能也不是最好的降压选择。为什么呢?因为中药的疗效可能不够稳定。试想,与各个厂家、各个批次纯度都为99.9%的氨氯地平相比,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不同炮制时间的中药,有效成分含量会差很多。虽然从药典规定的质控成分上看,这些中药都是质量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并且很可能不如西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好。所以,同一厂家两个批次的药,从有效成分含量上看,氨氯地平片比牛黄降压片更为可控。

既然这样,那么中药降压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来说,降低血压值固然没错,但降低血压值绝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脑出血、脑梗心梗等有较大概率致死的意外事件),保护心脑血管健康。而从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的角度看,中药是大有可为的。因为中药的作用靶点和层次较为丰富,能够从整体角度对亚健康的机体状态进行调节。所以,中药或许不能立刻降低你的血压值;但在辨证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其是会通过纠正血瘀、痰湿、气血虚等证型,来改善整体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并同时降低血压的。

另外,中药降压还有一个明显优势,即对于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的改善比西药好。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心烦失眠、便秘痔疮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的改善,中药更为有效。例如,对于心肝火旺型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心烦、失眠、脾气急等症状,这时选用牛黄降压丸治疗,在降低血压值的同时,其中的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粉等中药能够有效治疗这些症状。又如,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腰膝酸软、心悸健忘等症状,这时选用清肝降压胶囊治疗,在降低血压值的同时,其中的何首乌、桑寄生、丹参等中药能够有效改善这些症状。所以,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比较明显的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心烦失眠、便秘痔疮等症状,中药或中成药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可以这样说,西药降压的主要目标是直接降低血压值,从而提供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而中药降压是通过参与心脑血管整体功能的改善来实现的,对于血压值的作用是间接的,但整体效果有优势,对合并有明显头晕头痛、口干口苦、心烦失眠、便秘痔疮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效果更好。当然,血压值的达标很重要,所以,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管控不理想的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其他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血管事件中高危风险的患者(合并有老龄、肥胖、吸烟、家族史、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来说,不建议单纯选用中药进行治疗,更不建议在未经医生知晓的情况下盲目停服西药。必要的时候,中西药合理联用其实更好。

二、哪些中药可能会升高血压

既然是药,中药自然就会影响血压,有的表现为降低血压的作用,有的表现为升高血压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中药会升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或者说血压波动较大的健康人应格外注意。

首先,从传统中药的升降沉浮理论上看,具有升浮之性的中药,能够推动人体气血向上升,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从传统寒热燥湿理论上看,具有温燥之性的中药,能够鼓动人体气血上行,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这些中药:

1.麻黄、细辛等辛温解表类中药

麻黄是典型的辛温解表类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利水平喘的作用,药性较为峻烈。由于麻黄具有辛温升浮之性,同时药性较为峻烈,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慎用麻黄以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例如疏风活络片、止咳祛痰糖浆、风寒感冒颗粒等。现代研究发现,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生物碱成分,而麻黄碱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

同样,细辛也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够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细辛或者含有细辛的中成药时也需要注意。

2.人参、黄芪、甘草、淫羊藿等甘温补气类中药

人参、黄芪、甘草是常见的补气药,也是现代研究比较深入的中药。其中,1979年就有服用人参出现高血压的临床报道,在长期服用的受试者中发生率约10%,现代研究发现,人参可能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升高血压。

黄芪引起血压升高的报道也不少见,尤其以服用大剂量黄芪或含大剂量黄芪的中药复方(例如补阳还五汤)时容易出现,曾经有一个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中药“升压丸”就是以黄芪为君药的。

对于甘草,国外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报道过甘草中毒引起的眩晕、头疼等血压上升症状,而对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实验研究显示,服用甘草(100 g/天)3周后,收缩压平均升高6.5 mmHg。

同样,淫羊藿是一个常用的壮阳药,也会引起血压升高。

所以,高血压患者使用含有人参、黄芪、甘草、淫羊藿的中药复方和中成药时需注意监测,例如固元颗粒、参仙生脉口服液、活力苏口服液等。

3.附子、川乌、草乌等辛温通络类中药

附子、川乌和草乌都是乌头类中药,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祛风除湿。其辛热散寒之性较强,适用于虚寒证患者。现代研究显示,乌头类中药均含有乌头碱类生物碱这种生物碱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从而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使用含有川乌、草乌和附子的中药复方和中成药时要注意监测,例如盘龙七片、附桂骨痛胶囊等。当然,附子、川乌和草乌属于毒性饮片,除了会引起血压升高外,还会引起一系列心脏毒性表现,最终表现为心律失常。

以上就是常见的、比较公认的具有潜在升高血压作用的中药。当然,不同高血压患者的证型和体质不同,服用这些中药后的血压值变化也有所不同。希望高血压患者不要擅自服用含有上述中药的中成药或中药复方;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时,也需要注意密切监测血压。

(本文版权归北京药学会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8486910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