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任涵 马明玥
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这些“蛋白”总给人一种“很高端”的感觉,让人不想花费时间去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没有必要了解得多么深入,但对于一些针对此类产品的误解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一、白蛋白:我不是补品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是反应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白蛋白就像人体内的“吸水海绵”,可以维持血液与细胞外液中胶体渗透压的平衡以及大血管的完整性,防止血液中的水分流到其他组织中而形成水肿、腹水等。另外,它还像一个“运输员”,可以完成体内代谢物质的转运。
而人血白蛋白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的第一个血液制品,是以人血浆为原材料,通过对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采取相关技术去除和灭活病毒后加工制得的。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对血容量不足患者的紧急治疗,从而有效维持血液渗透压,为身体提供能量。
由上可知,无论白蛋白还是人血白蛋白,说的都是“维持”和“治疗”,并没有“补益”和“辅助”的作用。但是,由于不了解而把它们当成“十全大补药”的人不在少数……
先不说人血白蛋白对于正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外源性的白蛋白本就属于异体蛋白,尽管已经经过了处理,但对于一些容易过敏或对白蛋白过敏的人来说,盲目使用仍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被破坏。此外,人血白蛋白的说明书中明确规定,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贫血者以及肾功能不全者禁止使用。
那么,若体内的白蛋白偏低,是不是就可以使用了呢?这个也得分开讨论,因为可引起低蛋白血症的情况有很多。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营养状况不算太差,肝功能不算太异常,恢复饮食后适当补充蛋白类食物,肝脏制造的白蛋白就能满足日常所需,无需额外补充——而且补多了也无益。比起盲目补充白蛋白,明确病因、治疗疾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患者大量失血、严重烧伤,出现脓毒血症、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处于大手术术中,经历长期营养不良或者恶性肿瘤等,导致体内白蛋白的含量过低,超过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短时间内无法靠自身合成达到正常含量,此时则需要外源人血白蛋白的介入来加速机体的恢复。
所以,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大家一定要遵从医嘱,切勿盲目使用。
二、球蛋白:我只是药品
球蛋白是一种具有免疫作用的血清蛋白,所以也叫免疫球蛋白,主要由人体的淋巴系统产生。当免疫系统遭遇外来入侵时,根据入侵物的特性就会产生不同数量的球蛋白,球蛋白显示偏高。球蛋白偏低一般是生理原因引起的,如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贫血,或人体对外来蛋白吸收能力不好等;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也会影响球蛋白的生成。
临床常见的药物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俗称“静丙”“丙球”。该药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的患者,包括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重症感染或新生儿败血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川崎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加对抗外界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提高”“增加”?看到这两个词,有的朋友可能又要问了:既然免疫球蛋白具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那是否可以注射这种药物来强身健体呢?
答案是:不可以,并且绝对不可以!
首先,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如果一个健康人无适应证地使用药物,不仅达不到保健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作为一种外源性的大分子蛋白质,球蛋白进入人体后也可能引起过敏。其次,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免疫力提高的持续时间很短暂,而长期反复使用,不仅不能增强免疫力,反而会干扰自身的免疫,甚至还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另外,无论什么药物,频繁使用都可能产生耐药性,导致以后万一真需要使用的时候无药可用。所以,除非治病需要,否则健康人不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最后提醒大家:在使用药物之前,都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盲目用药,否则不仅起不到保健或治疗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伤及自身。
“药”知道
肝功能检查中有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叫作白球比(A/G),是指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比值。正常情况下,A/G>1,一般是在1.5~2.5之间。当肝功能受损(如慢性中度以上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时,白蛋白合成会减少,而球蛋白的产生增加,会造成A/G比值降低。所以,若患者的白球比异常降低,应引起警惕。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7890108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