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张艳菊
“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说文解字》中有:“暑,热也。”暑期是很多人喜欢的季节:对于孩子来讲,最盼望的,是可以嬉水的暑假;对于大人来说,最可喜的,是辛勤劳作后的那一口冰镇西瓜。暑虽炎热,人们却能用自己的方式,给它涂抹上一丝清凉。
“暑”也是一个中医名词,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说文解字》中写道:“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这就告诉我们,暑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倾向,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中医主张人体应该顺应自然,而暑的不同组合也影响着中医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两个与“暑”相关且极易混淆的疾病概念——“暑热”和“暑湿”。
实际上,如果你对“烘”和“蒸”有着基本认知,就不难理解这两者代表的生理状态了。
暑热就类似于“烘”的状态。在以前没有空调的日子里,夏天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热”,长期在这个环境下,会出现烦躁、口渴、多汗、头昏、头痛(严重者则会失水、呕吐、昏迷)等症状,这就是“暑热”。夏季偶发儿童被长时间滞留车内而导致死亡的情况,就属于暑热的典型案例。现在虽然有了空调,但有些人还是不得不长期在烈日下劳作,比如交警、工人、快递员等,是暑热的高发人群。
暑季除了热,还容易感受到的就是“湿”,类似于“蒸”的状态。从天行时令上,节气过了夏至,进入“三伏天”后,就开始了自然状态下的“暑湿”阶段。举个例子:从疾病角度来讲,在空调房里待着固然凉爽,但时间久了就可能汗出不畅,或过度食用冷饮、冰镇水果之后出现头重、昏蒙、恶心、腹部胀满等症状,就是“湿”邪侵犯了身体。相较暑热,暑湿更强调黏腻不爽之感;但从对人体的损害角度来讲,暑热比暑湿危险得多——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除了病因和症状不同外,暑热和暑湿的用药也是有区别的。暑热侧重于热,需要在祛暑的同时兼顾清热解毒,可以选择经方银翘散、清暑益气汤类方剂;暑湿侧重于湿,可以选择藿香正气散。
比起治疗疾病,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既然酷热炎炎和暑湿连连避无可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医药向来讲究药食同源,那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来让自己的身体更好地适应自然呢?
一、解暑热的美食
先来说说可以为我们解暑退热的美食吧!
1.西瓜
要说夏季解热水果第一名,非西瓜莫属。西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水瓜、寒瓜、夏瓜,堪称“瓜中之王”。因为这种水果是在汉代从西域引进的,故名“西瓜”,并沿用至今。西瓜之所以能在夏季水果中独占鳌头,是因为其水分可占瓜体的90%以上,不含脂肪和胆固醇,且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包括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谷氨酸、精氨酸、钙、磷、铁、粗纤维等。西瓜擅长清热解暑、利小便,特别适用于高热口渴、暑热多汗、心烦气躁之时。现代研究表明,西瓜对高血压、肾炎尿少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实际上,不仅西瓜的果瓤深得大众喜爱,其瓜皮也是宝贝,可作药用。有一味中药名为“西瓜翠衣”,就是将西瓜表皮含有蜡质的青皮层剥下之后晒干而得。“西瓜翠衣”性味甘凉,煎饮代茶,可治暑热烦渴、水肿、口舌生疮及秋冬因气候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痛、烦咳不止等疾病。
2.冬瓜
冬瓜是夏秋季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可以煲汤,也可以煮涮,深受人们的喜爱。冬瓜性寒,夏季食用之,消暑解热可谓一绝。中医认为,冬瓜皮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一直以来被作为药用。现代医学也印证了这一点:冬瓜含维生素C比较丰富,且钾含量高,钠盐含量低,适合需低钠饮食的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
3.绿豆
说起绿豆,很多人自然心领神会:一想起冰凉软糯的绿豆沙,沁人心脾的绿豆汤,清凉之气就会扑面而来。在以前没有冰淇淋的年代,绿豆是夏季百姓家不可或缺的解暑降温佳品,被誉为“济世之良谷”。绿豆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暑。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大量出汗,容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现代研究认为,绿豆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等无机盐,且脂肪含量低(一般在1%以下),非常适合用来改善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
二、去暑湿的美食
说完暑热,再说暑湿。在“三伏天”,我们经常感觉没有胃口、食欲不佳,这就是暑湿时节的常见反应。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主运化,因此暑湿环境不利于脾的工作。如果人们消化不了饮料和食物,也会发生身体倦怠、头昏恶心的内湿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通过饮食化解呢?
中医理论认为,暑湿时节脾气不舒,无法满足消化吸收的要求,容易造成食欲不振。甘味补脾,辛酸化甘,因此此时可以食用一些带有辛酸之味的美食来补益脾的功能。四川人喜欢吃酸辣粉、椒麻火锅,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利用“辛酸化甘”的药理补益脾气,运化水湿,使身体更加舒畅,这一饮食习惯在湿热为主的巴蜀之地广为人知,尤为适用。在北方,即便暑湿当道只是“三伏天”的几十天,也可以借鉴此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祛湿美味。
1.杨梅
李时珍曰:其(杨梅)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杨梅是夏季水果,一提杨梅,想必很多人都会“垂涎欲滴”——因为杨梅味酸。但正是因为它有酸味,可以行收敛之功,适用于暑湿季节多汗后伤津耗气的状态,可收敛人的精气神。民间流传着一种吃法:用盐渍酸梅,可消食利气,使人倍感舒适。这是利用了中医的“酸咸化辛”理论:酸本身可消食,辛可通畅肺气,令气机升发,因此使人感觉通顺。
2.生姜
姜味辛辣,性温,辛可宣通肺气且泻脾祛湿,特别适合暑湿季节;温可暖胃,纠正因夏季贪凉造成的脾胃不适。相信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一民间说法,这句养生俗语是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中医理论的实际应用。暑季做菜、调羹时,不妨放上几片姜,相信会让美味与健康同步升华。
3.薏米
薏米也叫薏苡仁,现代研究认为,它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薏米就作为中药及日常食物出现在中国人的食谱中了。薏米性凉,味甘、淡,本身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非常适合暑湿季节食用。如果搭配山药、扁豆、红豆等其他食材,又可增添养胃、化湿及补血等功效。说到这里,注重健康品质的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下厨冲动了?
最后总结一下:养生需要顺时、顺势,了解天时与食物的特点,始于自然属性,回归生命本质——这样养生,才能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764768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