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讲堂
字号 16

血脂高不高,“谁”说了算

2023年09月24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洋

大家应该都看过自己的血脂化验单吧?根据经验,只要在化验单上看不到提示结果异常的箭头,心里就总能踏实一些——话说,那些或上或下的箭头确实也容易弄得人心里七上八下。

但是,没有提示结果异常的箭头不代表血脂就是正常的: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部分人,虽然化验单上未显示血脂异常,但医生却给他们开了降血脂药物。此时,无论是作为旁观者还是当事人,大家不免会疑惑:明明结果未显示异常,为什么医生还要开降脂药物?结果都正常,这药到底需不需要吃?又应该怎么吃?还有一点:血脂高不高,究竟“谁”说了算?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看看下面两个不同的血脂化验单(图1、图2)。 

图1 传统血脂化验单 

图2 按不同人群划分的血脂化验单

图1是传统的血脂化验单,除了给出检查结果外,还给出了相应检查项目的参考范围。图2是按不同人群划分的血脂化验单,其与图1最大的不同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这两个检查项目,参考区间部分是根据正常人群、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给出的参考区间。在这个化验单的底部,还注明了符合哪些条件的人为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种人群,并根据相应人群的参考范围判断自己的血脂水平是否处于合适水平。

为进一步说清前面提到的问题,我们接着往后看。

问题一:为什么血脂水平合不合适要分人群?

医学研究表明,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ASCVD包括心肌梗死、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属于慢性疾病,是血管内膜长期受到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的损伤,导致血管壁上胆固醇和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的。这些斑块可能破裂或破碎,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显示,人们血脂的合适水平随着每个人ASCVD的发病风险的不同而不同,每个人发生ASCVD风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血脂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疾病以及其他可能的导致ASCVD的危险因素的个数和水平。对于血脂水平相同的人来说,其他情况的不同也会使他们发生ASCVD的风险显著不同。由于人群血脂合适水平随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异,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血脂水平对ASCVD超高危或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于过高了。因此,2023年,我国最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和分层,对于ASCVD发病风险不同的人群,血脂的合适水平和升高的判断标准不同,启动降脂药物治疗的血脂水平和血脂的治疗目标也有所不同。

问题二:怎么判断自己属于哪类人群?

首先,根据患者是否患有ASCVD,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如果患者已经确诊ASCVD疾病,则需要预防疾病进一步加重或复发,即进行二级预防;②对于尚无ASCVD的人群,则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预防患病,即进行一级预防。

先说第一种情况。在已确诊ASCVD的人群中,如果发生过≥2次严重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但同时合并≥2个高危险因素,则列为超高危人群,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其他ASCVD患者,列为极高危人群。至于严重ASCVD事件、高危险因素具体都包括哪些项目以及ASCVD人群的血脂目标判断流程,大家可以参考图3,这里就不再赘述。 

图3 ASCVD人群血脂控制目标判断流程

再说第二种情况。在尚无ASCVD的人群中,符合以下3个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高危人群,不需要再进行AS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①LDL-C≥4.9mmol/L或TC≥7.2mmol/L;②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③CKD3~4期。不具有以上3种情况的个体(包括<40岁的糖尿病患者),对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时,可按照LDL-C和/或TC水平、有无高血压及其他ASCVD危险因素个数(如吸烟、HDL-C<1.0mmol/L、年龄≥45(男)/55(女)岁)进行10年发病风险评估,低危、中危和高危人群10年发病平均风险分别为<5%、5%~9%和≥10%。对于ASCVD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的人群,如果年龄<55岁,则还需进行ASCVD余生风险的评估。具有以下任意2个或以上危险因素者,ASCVD余生风险为高危:①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②非HDL-C≥5.2mmol/L;③HDL-C<1.0mmol/L;④体重指数≥28kg/m2;⑤吸烟。非ASCVD人群血脂控制目标值判断流程见图4。 

图4 非ASCVD人群血脂控制目标值判断流程

另外,在诊疗过程中,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风险评估结果为中危的人群,是否启动药物(如他汀类)治疗有时难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还会考虑结合ASCVD的风险增强因素:如果患者还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则更倾向于按高危处理。

问题三: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适合的血脂水平是多少?

如果问大家“三高”具体是哪三“高”,估计很多人都能秒说出答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如果继续追问“高”有何判断标准,可能不少人就会被“高血脂”难住了——其实,“高血脂”这个叫法并不准确,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特别关注患者LDL-C的水平,这是因为: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性危险因素,故LDL-C也被俗称作“坏胆固醇”。研究显示,LDL-C每降低1mmol/L,患者发生ASCVD的概率可降低20%~23%,因此,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血脂管理指南均推荐将降低LDL-C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由于胆固醇在不同危险人群中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危害有差异,因此LDL-C水平具体需要降到多少要因人而异。对于已经患ASCVD,且发生过≥2次严重ASCVD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但同时合并≥2个高危险因素的超高危人群,建议将LDL-C水平控制在<1.4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极高危人群则需控制在<1.8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对于未患ASCVD的人群,中、高危人群LDL-C水平应<2.6mmol/L,低危人群应<3.4mmol/L。

另外,对于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LDL-C水平极低等人群来说,仅将LDL-C作为首要目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建议同时将非HDL-C作为次要降脂靶点,其代表全部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中的胆固醇,不论患者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非HDL-C较LDL-C均能更好地预测上述人群的ASCVD风险。不同人群的非HDL-C目标水平等于对应人群LDL-C目标值加0.8mmol/L。

问题四:正常人应该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血脂水平?

血脂异常的检出主要依靠健康体检和常规血脂检查。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并监测血脂水平变化,是评估ASCVD风险并有效预防ASCVD的重要基础。血脂筛查的频率和检测指标建议如下:

(1)对于年龄<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至少包括TC、LDL-C、HDL-C和TG);≥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

(2)ASCVD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其中至少包括1次Lp(a)检测。

(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以便及早检出,及早干预。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①有ASCVD病史者;②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③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ASCVD),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④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最后,药师再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血脂异常”是个沉默的杀手,其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仅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出现黄色瘤,因此极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其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疾病,往往发现时已为时已晚。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ASCVD疾病,大家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血脂水平监测,根据自己的ASCVD发病风险确定血脂控制目标值;如出现异常,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或采用降脂治疗等方式,严格控制自己的血脂水平。多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一致提示: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可见,血脂控制是个持久战,需要大家长期关注和控制,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拥有健康的生活。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读者朋友们判断自己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找到适合自己的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从而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当然,也切莫忽视改善饮食、积极运动的作用哦!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765944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