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人才培养系列
药学科普人才培养系列
药学科普人才培养系列
字号 16

“药师谈心”系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教育——抗栓先行 远离卒中

2024年01月03日

作者:廖紫琼, 董淑杰, 刘芳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血栓”,是指颅内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并影响大脑的功能。我们知道,当大脑的血液供给出现中断或减少时,脑组织会因为缺血无法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脑细胞就会在几分钟内开始死亡,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可导致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苦难、偏瘫(半身不遂)等,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既然脑卒中后果这么严重,脑卒中是否可以预防,应该如何预防呢?

脑卒中可防可控!

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1]。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呢?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肾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大量饮酒和吸烟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包括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以及用药物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对于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房颤的患者而言,抗栓药物的使用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抗栓药物可以预防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容易在两类人群中发生,一种是房颤患者,另一种是脑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的患者。

对于房颤患者,心房的“颤抖”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且杂乱无章,因此血液容易在心脏淤积并形成血栓。在心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并随着血液流动阻塞在大脑动脉,导致大脑内血流受阻和脑组织缺血,从而引发脑卒中[3]。抗凝药物可以使血液变得不那么粘稠,不易在心脏形成血栓,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可以使房颤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降低64%[4]。因此,房颤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心脏内血栓的形成,避免心脏血栓脱落并阻塞脑血管,从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当颅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脂肪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随着时间推移,斑块会越来越厚,导致血管越来越狭窄,阻碍血液的正常流通。粥样硬化斑块还比较容易破裂,斑块一旦发生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将迅速“拥抱”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堵住狭窄的血管,进一步阻断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5]。因此,颅内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的血栓,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预防脑卒中常用的抗栓药物有哪些?

选择正确的抗栓药物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常用的抗栓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两大类。抗凝药物可以减少房颤患者心脏内血栓的形成,预防由于心脏血栓形成和脱落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常用的药物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阿哌沙班)。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的血栓,主要用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过脑缺血表现或并存其它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栓药物预防脑卒中,切记不要自行服用抗栓药物。此外,使用抗栓药物容易引起出血,我们要密切注意是否有黑便、血便、血尿、鼻粘膜出血等出血现象。

快速识别卒中的预警信号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快速识别出脑卒中可以帮助我们尽快获得正确的紧急治疗,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假如身边的人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语言障碍、听力减退、面部偏瘫等症状,这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我们可以使用“中风120口诀”快速辨别脑卒中[6]:

“1”看,看1张脸,是否出现脸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查2只手臂,平行举起,是否有单侧无力;

“0”听,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以上任何一个问题回答“是”,都高度怀疑发生了脑卒中,应该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立即前往医院。

预防脑卒中除了要积极戒烟戒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外,房颤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栓药物预防脑卒中。脑卒中可防可控,我们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防范于未然,才能远离卒中,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王拥军, 等.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 55 (10) :1071-110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马长生,等.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6): 572-618.

[4] Hart RG, Pearce LA, Aguilar MI. Meta‑analysis: antithrombotic therapy to prevent stroke in patients who have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 Ann Intern Med, 2007, 146(12): 857‑867. 

[5] Turan TN, Zaida OO, et al. Stroke Prevention in Symptomatic Large Artery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Practice Advisory: Report of the AAN Guideline Subcommittee. Neurology. 2022 Mar 22;98(12):486-498.

[6] Zhao J, Liu R. Stroke 1-2-0: a rapid response programme for stroke in China[J]. Lancet Neurol, 2016, 16(1): 27- 28. 

供稿人:廖紫琼  董淑杰     审稿人:刘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756666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