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讲堂
字号 16

家用伤口处理消毒药品“红黑榜”大盘点

2023年11月12日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刘碧晴

在“80后”“90后”或者更早那一批朋友的童年里,“紫药水”和“红药水”都是伤口处理时的必备品——那一抹抹鲜艳的红色、紫色成为了儿时“负伤”的标记。现如今,当初“大红大紫”的二位却已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让人感叹物是人非的时候,也不禁想问一句:为什么它们就被取而代之了?是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家用伤口处理消毒药品,看看它们是“红”还是“黑”,具体又应该如何选。

一、“黑榜”需警惕

1.紫药水

紫药水又名“龙胆紫”“甲紫”,属于抗菌性染料,其能与微生物酶系统中的氢离子发生竞争性对抗,使酶变为无活性的氧化状态,从而发挥杀菌作用。紫药水对某些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致病性真菌(如念珠菌)效果较好,但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同时,其还能起到收敛作用,帮助皮肤消炎退肿。

但是,一旦伤口化脓,紫药水的收敛作用反而就使之变成了细菌的“保护伞”:伤口表面看似结痂愈合,但内部化脓部分的细菌仍在继续繁殖。同时,毒理研究发现:动物全身性(或系统性)吸收紫药水可致癌,故国家药监局也曾发布公告明确指出,紫药水仅可辅助用于预防和治疗局部皮肤感染,禁用于黏膜和开放性伤口,并严禁口服。此外,平日使用时应避免药品与眼睛接触,涂药后不宜加封包;本品含有乙醇,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基于上述原因,现如今,紫药水已经不再作为伤口处理的推荐用药。

2.红药水

红药水又名“红汞”,成分为2%的汞溴红溶液。作为有机汞消毒防腐剂,红药水可以释放汞离子,其与蛋白质结合后会发生沉淀,从而起到收敛、防腐的作用。相比紫药水,红药水对组织的刺激性要弱,但穿透力也很弱,所以抑菌作用非常小。除此之外,重金属汞对于人体的毒性也不容忽视。因此,红药水现在也不作为处理伤口的常规用药。同时,需要谨记:红药水和碘伏不能同时使用!

二、“红榜”要记牢

1.含碘消毒剂

碘作为最古老的消毒剂之一,1811年由法国药剂师首次发现,其渗透性良好,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失活,故以碘的杀菌作用为基础制作而成的消毒剂逐渐在市场中出现。现在,最为大众熟知的主要有两种:碘酊和碘伏。

⑴碘酊又名碘酒,由碘、乙醇和碘化钾组成,属于游离碘消毒剂。在医院,碘酊主要用于手术切口、注射、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在处理伤口时,由于其对黏膜刺激性强,会使伤口灼伤,故主要用于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而不能涂在溃烂的伤口和皮肤黏膜上(如新生儿皮肤黏膜)。需要注意的是,碘可以沉着在皮肤上,故必须使用75%的酒精脱碘,且不宜长时间、大面积使用。

⑵碘伏是聚维酮和碘的络合水溶液,也是目前大多数家庭首选的常备消毒药品。其克服了碘酊难溶于水,不稳定,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大,着色不易褪色、需要使用乙醇脱碘等缺点,同时还保留了碘良好的杀菌作用。基于此,其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碘酊等游离碘消毒剂,广泛用于医学领域消毒。碘伏不仅可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于黏膜和创口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婴幼儿皮肤消毒。需要注意的是,碘伏在室温下必须避光保存。

2.乙醇

乙醇又名酒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使菌体蛋白质凝固死亡而起到杀菌作用。乙醇的作用强度与浓度密切相关,但并非浓度越高越好,比如:消毒作用最强的为含75%乙醇的医用酒精。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乙醇存在一定的刺激性,通常不推荐用于大创面的消毒,也不宜在皮肤破损及皮肤黏膜、溃烂、渗液部位使用。针对手部的卫生消毒,可用浸有本药的棉球搓拭双手,持续1~2分钟。40%~50%的溶液可涂抹皮肤,预防褥疮。

3.双氧水

双氧水又名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作用机制是药物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释放新生态氧,使细菌发生氧化作用,干扰其酶系统而发挥抗菌作用。有利于清除脓块、血块及坏死组织,可用于皮肤、口腔和黏膜的消毒,是伤口处理非常理想的消毒剂。双氧水涂抹伤口时会产生气泡,伴有灼烧感,皮肤表面同时也会被氧化成白色——不过,无须过于担心:用蒸馏水清洗,5分钟后即可恢复原有肤色。临床可用于化脓性外耳道炎和中耳炎、口腔炎及伤口清洁。医用双氧水浓度常为2%~3%,浓度过高会导致皮肤灼伤。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消毒部位、杀菌能力、安全性、刺激性等方面,最推荐的家庭常备“红榜”消毒药品为碘伏;双氧水或乙醇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适当配备。紫药水和红药水已不再推荐家庭常备。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很重要,但如果伤势过重或伤情恶化,还是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1504475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