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方
字号 16

通四季感冒、治杂病如神——九味羌活汤

2024年02月06日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齐明月

一提到感冒,更为大家熟知的肯定是麻黄汤和桂枝汤——但是,在金元时期,有些医家认为麻、桂诸方每受季节所限,不能常年使用,且麻、桂药性猛,运用不好反而容易引起各种问题,于是便有了“畏惧麻桂如虎”的说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元素创立了药备六经、通治四时的九味羌活汤,打破了麻、桂剂一统解表方的局面,开创了解表剂的另一模式——羌、防剂。

一、九味羌活汤的组方之妙

九味羌活汤出自元朝医家王好古《此事难知》(书中引张元素之论述),全方由9味草药组成: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白芷6g、生地黄6g、黄芩6g、甘草6g。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风寒湿邪束于肌表,皮毛闭塞,阳气不得外达,所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肢体酸痛。口苦、口渴,是内有蕴热;脉浮,是邪尚且在表。因此,治疗当以解表为主,同时兼顾里热。

九味羌活汤的组方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是分经论治的代表方。根据张仲景的六经传变规律,其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羌活散太阳之寒,防风驱太阳之风;若风寒不解,传入他经,白芷可断阳明之路,黄芩可断少阳之路,苍术可断太阴之路,细辛可断少阴之路,川芎可断厥阴之路。季节不同,邪气也不同,可随证加减使用。二是寒热并用,是一种寒热两性药物同用于一方的治法,它的特点是既能够保留药物固有的四性及功用优势,又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抑制各自在治疗中的弊端。九味羌活汤中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等皆为辛温药物,方中加入入肺经可清气分热的黄芩及入血分可清血分热的生地,不仅针对邪热内蕴,更关键的是制约了辛温药物的燥烈之性。细究本方:

——羌活为君药。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有这种体验:晾衣服的时候,即便阳光不足,但只要有风衣服就干得很快,这就是风的力量。羌活有个外号恰好就叫“退风使者”,其味辛而气升,性过于散,可用之引经以通达上下,则风去而湿消。从辽宋金元时期开始,本草书籍中便明确记载了羌活具有解表、祛风湿、止痛的功效,因此,这里也把羌活当作君药。

——防风和苍术为臣药。防风与苍术可发汗祛湿,帮助羌活解表。防风有个外号叫“百枝”,形容其无孔不入,凡是风邪能到的地方,防风也可以,足见其祛风力之强。苍术是一味很神奇的燥湿药,在九味羌活汤中,更是能发挥双向调节的作用。《伤寒论》里有提到,肌表被寒所遏会导致人体不出汗,其实湿邪也可以,当湿困无汗时,可用苍术来发汗;另外,湿邪还能让人汗出不止,当湿热在肌表,扰乱营卫,会让人出非常多的汗,这时候依然要用苍术。因此,九味羌活汤有汗无汗皆可用。

——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生地为佐药。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除头痛身疼,有佐助之功。生地、黄芩清泻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起佐制之效。

——甘草为使药。“国老”甘草顾护中焦脾胃,调和诸药的寒、热、散、收之性。

二、九味羌活汤的加减之法

此方虽名为“九味”,但并不一定必须全数搬用,临床可以有所变通,即“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比如,若没有“口苦而渴”的症状,但患者舌苔白腻厚,则可把黄芩、生地去掉,而加入枳壳、厚朴,舌苔白腻而厚代表寒湿之象比较盛,通过行气的方法可以起到化湿的作用;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严重,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若肢体关节剧痛,可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若里热甚而烦渴,可配以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厌食者,加焦山楂、炒麦芽助消化;呕吐者,加竹茹、苏叶降逆止呕;咳嗽者,加杏仁、厚朴宣肺止咳。

此外,九味羌活汤也常用于治疗头痛,若头痛以后头痛牵连项部为特点,重用羌活;以前额部为甚,重用白芷;头顶痛或两侧头痛明显,重用川芎;头痛牵引牙痛者,重用细辛。

三、九味羌活汤的临床之道

《此事难知》中载:“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此立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九味羌活汤……”又载:“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之,而不用汤投之也。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以上说明九味羌活汤立方为解表,且风寒表证初起,无论有汗无汗,皆可服之。其后又载:“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可见此方应用范围之广。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九味羌活汤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吧。

1.风寒感冒

古往今来,坊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四季感冒方,九味羌活汤。”与麻、桂剂相比,九味羌活汤发汗风寒之力较为平和,为四时发散通剂。诚如吴崑《医方考》引易老(注:易老,张元素之号)自序云:“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用之以治四时瘟疠,诚为稳当。”九味羌活汤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只要辨证是“外感风寒,夹热夹湿”,都有较好的解热效果。也就是说,九味羌活汤不仅具有疏风解表除湿的治本功效,同时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标本兼治”效果。随着生活方式改变,人们喜欢熬夜、吃油腻辛辣的火锅和烧烤等,容易导致积热,因此,在现代临床中,多见口干口渴、晨起口苦、大便干燥以及咽喉痛、五官发炎等上火的症状。若是此类患者发生了感冒,便可用九味羌活汤治疗。

2.头痛

人体内的十二条经脉“如环无端,往复循环”,使得体内气血畅通,精微布散周身。不过,多种邪气也可以作用在一条或多条经脉之上,导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气血不通,而不通则痛,或导致气血不荣,不荣亦痛。外感头痛以风为主,多同时夹杂寒、热、湿邪,九味羌活汤善祛风邪,又可散寒除湿,加减可治疗多种外感病因引起的头痛。其中,羌活发挥作用时,主要方向是向上、向外,所以对上半身关节及头部均可发挥止痛作用;防风为祛风之要药,不论是内风还是外风,均有作用;对于川芎,古人认为“头痛不离川芎”,川芎在治疗各类原因引起的头痛时,都是必须加用的药物,可引药上达头目,直达病所;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川芎治厥阴头痛在脑;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从《此事难知》中对九味羌活汤方药的解释也可以看出,多种药物均直接明确阐述了分经论治头痛的作用,可见王好古非常注重九味羌活汤在头痛中的运用。

3.痹证

痹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而不通则痛,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九味羌活汤中有大量祛风、散寒、胜湿的风药,如羌活、防风、白芷、川芎等。风药发散祛邪,风药之性使腠理开发,邪随汗出,而风邪所夹之寒湿邪亦随汗出而解。因此,对病机同为风寒湿侵袭,阻滞肌肤、经络、肢体、关节的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痹证,九味羌活汤均有效。

九味羌活汤除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痹证之外,还可以用于疖肿、硬皮病、白癜风等皮肤病的治疗。其兼顾了风寒湿热致病的各个方面,通治四时,可以灵活权变治疗周围性面瘫、高原反应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可谓治杂病如神。

四、九味羌活汤的应用之窍

九味羌活汤服法和剂型的选择,在《此事难知》中也有反映。同一种方剂,不同的服法和剂型,在治疗效果上有时候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对此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1)九味羌活汤要求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意思是:对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者,需用汤药趁热服,服药后再喝点稀饭和热开水帮助出汗;对于病情不太严重者,使用九味羌活汤时,需调节它的服法来控制功效,此时不必热服而是温服,服药后也不用喝稀饭或开水帮助出汗。

(2)就剂型来讲,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表证为主时宜用汤剂,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对于痹证,虽治法仍是使邪从汗解,但不可骤汗,故选用丸剂更为妥当。

总的来说,九味羌活汤因其药备六经、通治四时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非常广。但是,九味羌活汤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和疾病,比如九味羌活汤整体属于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对证治疗,合理用药。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787000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