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讲堂
字号 16

药食同源:五谷为养

2024年03月13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陈杰 张晓菊 胡姜楠

勤劳、坚强、守时、知礼……无一例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无比珍贵的性格特点,都与连续几千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粮食生产,古代人民对待生活最美好的期望就是五谷丰登。

五谷丰登,你知道具体是哪五谷吗?网友开玩笑说“四大天王其实有五个人”,这儿也类似——“五谷共包括六种不同的作物”。因为关于“五谷”是哪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而后者有麻无稻。其中,“五谷含稻”的说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其中为健康考虑,建议人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言:“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也就是说,五谷是充养人体的重要食物。除了吃以外,五谷在传统中医药里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

一、菽

菽是豆类的总称,也是大豆最初的名称。大豆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其中以黄大豆种植最为广泛。黄大豆亦称黄豆,为传统中药,一般生用入药,味甘,性平。唐代《食疗本草》记载:“益气润肌肤。”明代《本草汇言》记载:“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具有健脾利湿、润燥消水、解毒之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消瘦萎黄、脾虚水肿、脚气等疾病。现代研究证明,黄豆还能够预防并改善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也可舒缓女性更年期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二、麦

麦是小麦、大麦、燕麦等的总称;现在一般专指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属于“有芒作物”,其代表种为禾本科植物普通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都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在传统中药中,以麦入药者大致分为两种:浮小麦和麦芽。而根据不同的炮制特点,麦芽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生麦芽、炒麦芽和焦麦芽。

(1)浮小麦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味甘,性凉。具有除虚热、止汗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骨蒸劳热,自汗盗汗。内服煎汤,用量以15~30g为宜。

(2)生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平。具有行气消食、疏肝健脾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内服煎汤,亦可代茶饮,用量以10~15g为宜。

(3)炒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即生麦芽炮制炒黄的炮制品。味甘,性平。具有行气消食、开胃健脾、回乳消胀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内服煎汤,用量以10~15g为宜;回乳用60g。

(4)焦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即生麦芽炮制炒焦的炮制品。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导滞、疏肝理气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腹部胀痛,乳房胀痛。内服煎汤,用量以9~15g为宜。

三、稷

稷又称谷、粟米、粱、黄粟、小米等,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小米。小米味甘、咸,性凉。具有清热解渴、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胃安眠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现代研究证明,小米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以调养产妇(尤其是虚寒体质者)的身体,帮助她们恢复体力。同时,小米对腹泻、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都有帮助;小米中所含的类雌激素物质还能滋阴。一般内服,用量以15~25g为宜。

除此之外,小米几个“神奇”的功效也值得介绍:

(1)小米同猪心搭配有助于睡眠。

(2)小米同鸡蛋搭配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

(3)小米同黄豆搭配有助于营养吸收。

(4)小米同红糖搭配可以补虚补血。

四、黍

黍又称糜子、黄米、夏小米、黄小米等,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黄米。黄米为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微寒。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以及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在我国山西、河南等地民间,用黄米酿制的米酒被认为具有滋肝养肾、健脾暖肝、开胃消食等功效,是人们养身健体的一种饮品;产妇坐月子期间也经常饮用。现代研究证明,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而且黄米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小麦和大米,特别是黄米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是小麦、大米等无法比拟的。黄米适合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身体燥热者忌食。

五、稻

在五谷之中,稻应该最为我们熟悉。稻有水生、深水生、旱生多种。药用有稻芽,根据炮制不同可分为生、炒、焦三种规格,药用常搭配麦芽、谷芽同用;药食同用者一般为粳米。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北粳性凉;南粳性温;赤粳性热;白粳性凉;晚白粳性寒;新粳性热;陈粳性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对粳米的药性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其中所附经方如“附子半夏粳米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中均用到了粳米。

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腹痛,腹泻,虚劳损伤。明代缪希雍所著《本草经疏》记载:“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为方便理解并操作,我们可将粳米看成日常所用的大米——以大米炒黄代茶饮,可以起到祛湿、补虚、减肥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粳米不适合与马肉、苍耳同服,否则可能导致心痛。

六、麻

麻,现代并不是某一种植物的名称,而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包括亚麻、黄麻、大麻、剑麻、蕉麻、苎麻、苘麻、青麻、槿麻等。在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因麻籽可以充饥,其身可做纺织用,故一度被列入五谷之中。在传统中医药中,以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仁入药,称为火麻仁。味甘,性平。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血虚津亏,肠燥便秘。内服煎汤,用量以10~15g为宜。同时,火麻仁还具有一定的补气作用,现代临床认为其对老年脾约便秘最合适。最常见的中成药为麻子仁丸。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所谓的“养”既可以理解为营养,也可以认为是滋养,但无论如何都明确了主食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五谷为主食,依靠它们来补充能量以及营养。但也有例外——有些人为了达成某种目标,天天用水果蔬菜当饭吃,而不吃主食。时间久了,就可能会出现浑身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继而导致血糖降低、营养不良、胃炎、胃溃疡等。脾主运化输送水谷精微以养其他脏腑,因此,若脾胃出现问题,则必然会殃及其他脏腑!可见,五谷非常重要。

五谷为养,养天地万物,养人之脏腑。善食可养身,善用可祛病。故天生万物而独厚五谷,实则为天地利人尔!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36761018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备140535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