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由北京药学会主办、药剂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临时调配政策研讨与现代中药制剂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学术会议”在怀柔科学城举行。活动以“政策引领创新,技术驱动发展”为主线,通过实地参访、学术研讨与产学研对话,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新路径。
会议伊始,与会专家走进北京春风药业“北京中药制剂CDMO共性技术中心”,实地深入考察其研发、中试与生产硬件、软件设施条件,该中心通过共性技术平台,为科研主体提供“全链条一站式”中医药科研技术服务,为医疗机构制剂提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支持,破解医疗机构制剂“分散研发、成本高企”的难题。
随后,团队前往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参观“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平台集成多模态成像技术,为中医药研究提供跨尺度可视化支持。
会议主席北京药学会药剂专委会主委、北京大学王坚成教授开幕式致辞指出,怀柔科学城是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地,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中药制剂技术的创新与政策优化,是推动药学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引擎。本次会议聚焦现代中药制剂的人用经验转化、质控管理、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讨,实地参观了CDMO共性技术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强调:“怀柔科学城现已全面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布局了40余个科学设施平台,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将通过产业空间、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打造‘科学家+临床专家+企业家’协同创新生态,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北京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姜志奇博士指出,北京怀柔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怀柔科学城科学设施平台、科研人才团队集聚优势,打造“633”成果转化模式,促进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领导与北京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见证了春风药业“北京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产学研用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在学术研讨环节,王坚成教授系统梳理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现状。他指出,目前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研发和生产面临原料短缺、成本高企等困难和挑战,建议依托区域性制剂中心与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优质品种向新药转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梅冬主任聚焦“儿童用药临时调配”痛点,提出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与医保补偿机制,并呼吁完善辅料监管体系,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申琳解读“人用经验”政策导向,强调高质量临床数据对中药新药审评的支撑作用,建议医疗机构规范病例收集与疗效评价体系。
北京春风药业秦友文副总经理从企业视角分享委托生产质控经验,强调工艺验证与清洁管理对院内制剂安全性的核心价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路遥主任结合转化案例,提出以“三结合”审评体系为指引,构建从个体处方到固定处方的循证路径。
北京春风药业李成荣副总经理做了主题为《医药融通、产研一体,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开展中医药科研》 的报告,分享从医疗机构制剂到新药研究转化多年实践工作的思考,建议单位主体应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 多部门协同、高效工作,科研工作者应加强科研终点目标设置,统筹规划,有计划分阶段扎实开展科研,“医药融通、产研一体”,将有价值的中医药科研项目转化成医疗机构制剂或中药新药,推动中医药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民众健康。
会议压轴环节聚焦“医疗机构制剂成本核算与医保准入机制”。专家一致认为,医疗机构制剂成本、价格财务层面易核算,但定价更应体现制剂的临床价值及社会价值,还应着眼“产品、渠道、价格、推广”长期策略合理科学定价,更好服务临床用药及民众健康。随着时代的变化,需建立动态价格联动体系,平衡研发成本与临床可及性;同时探索医保对临时调配服务的覆盖,激励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个性化用药服务。怀柔科学城代表提出,将发挥政策与基金优势,支持中医药成果优先落地,并推动建立区域性制剂调剂目录,扩大优质院内制剂应用范围。
本次活动以怀柔科学城为窗口,展现了政策、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力的中医药创新图景。北京药学会药剂专委会主委王坚成总结指出,未来将深化与怀柔科学城的合作,依托国家科技创新力量,不断提升中药制剂领域的创新成果水平,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院企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跨越转化鸿沟,共同打造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技术新高度。
北京药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中路2号小二楼2层
本网站浏览45074463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药学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All Rights Reservered